用好3个桑葚方,利咽,解暑,补气血!老少都适合

三伏天里嗓子干得像砂纸摩擦,喝再多水也解不了渴;午后头昏脑涨,连风扇吹出的风都带着燥热;手脚发软爬个楼梯直喘气——这些夏季通病,其实一颗紫黑的小果子就能应对。
桑葚在《本草纲目》中被誉为"滋肝肾,充血液,祛风湿,解暑热"的圣品。七月正是桑果满枝的季节,每天花几分钟调杯饮品,就能把烦人的暑热燥渴化为滋养身心的甘露。
帝王家的长寿秘果
翻开泛黄的《史记》,汉武帝建上林苑时特设"桑椹园",命人精心培育这紫玉般的果实。盛唐时期,杨贵妃用桑葚汁沐浴养肤的秘方在宫廷流传,使肌肤"色如凝脂,触若新绸"。
到了清代,御医将桑葚膏列为"八珍膏"之首,每日清晨以银匙取食,作为帝王延寿的晨课。
从《神农本草经》首载桑葚"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补虚益气",到《本草经疏》详解"桑葚者,桑之精华所结也。其味甘寒,专入肝肾,解热养阴",历代医家对这紫黑浆果的推崇一脉相承。而古人观察桑葚色黑如墨、形似肾珠、汁液黏稠,悟出其"色黑入肾,形肖补形,汁稠润燥"的特性,故称其为"肾家果"。
桑葚性味甘酸而微寒,既能平息体内燥火,又不至寒凉伤阳。其汁液厚重下沉,直入肾经填补真阴;香气轻扬上浮,通达咽喉润泽黏膜。这种独特的升降之性,使它能同时调理上焦虚火与下焦亏虚——当熬夜后目赤眼干时,它引肾水上济明目;当腰膝酸软时,它填精补髓壮骨;当您五心烦热时,它能熄虚火;当老人虚秘难解时,它能润肠通便。
夏吃桑葚有何好处?
1、生津解渴
桑葚含天然有机酸(苹果酸、琥珀酸),刺激唾液分泌速度是清水的3倍。烈日下劳作归家,嚼一把鲜果,舌底如涌清泉,解渴深度远超普通水果。
2、补血不滋腻
汗为心之液,大汗淋漓时血中津液同步亏损(中医称"气随津脱")。桑葚补血如春雨润物,无阿胶之黏腻,兼能清虚热,最宜暑天血虚眩晕者。
3、祛湿不伤正
桑葚利水湿却性平和不伤阴。岭南医家常用鲜果挤汁,兑入藿香茶中,解暑湿呕恶立竿见影。
4、安神交通心肾
心火旺肾水亏导致的夏夜失眠,桑葚可引肾水上济心火。配小麦煮粥,改善虚烦不眠。
三个桑葚方老少咸宜
桑菊利咽饮(专克喉咙冒火)
材料:鲜桑葚100g、干杭白菊5g、蜂蜜15ml
做法:
① 桑葚洗净捣烂滤汁(约得40ml)
② 菊花沸水冲泡焖5分钟
③ 混合桑葚汁与菊花茶,调入蜂蜜
作用:午后燥热时慢饮,每日1杯。菊香引药上行,桑汁滋养咽喉黏膜。咽干声哑者连饮3日,喉部清爽如沐晨露。
桑枣气血膏(虚汗不止者)
材料:干桑葚50g、红枣30g、红枸杞20g、红糖60g
做法:
① 所有材料加500ml水煮30分钟
② 滤渣后小火熬至挂勺(约剩150g膏体)
③ 装瓶冷藏,保质15天
作用:晨起空腹挖1勺(约10g)冲温水,红枣引桑葚入脾经,枸杞助其入肾经。气血双补,半月后面色转红润,盗汗自止。
桑麦安神粥(拯救夏夜失眠)
材料:鲜桑葚30g、小麦仁50g、百合干20g
做法:
① 小麦仁浸泡2小时后煮开花
② 加百合煮15分钟
③ 关火前5分钟拌入桑葚
作用:晚餐代替主食,每周3次。小麦养心,百合清肺,桑葚滋肾。三味合奏交通心肾,夜醒次数减少50%。
温馨提示:选紫黑透亮、果柄翠绿的新鲜桑葚。腹泻时停用桑葚,勿与苦瓜同食(性味相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