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ian-fruit-2477499_640.jpg
七月暑气蒸腾,岭南街头的黄皮树已累累垂金。当荔枝的甜蜜霸占味蕾时,老饕们总会捏起几颗小黄果:“吃多上火?配这个解腻”。

黄皮皮薄透光,果肉酸甜带辛,《植物名实图考》称其“理气化滞赛陈皮”,《本草求原》更誉其为“暑月正气果”。它不寒凉、不生湿、不上火,几乎所有体质的人都可以吃。

01

黄皮:一身是宝的“正气果”

宋代《岭南代答》已有“闽广妇人解暑热,嚼黄皮核煮水”的记载。至清代何克谏在《生草药性备要》详解:“黄皮果味甘酸,性微温,专行气、消食、化痰”。其一身是宝的特性被广府药工编成歌诀:“果肉消食胀,果皮散风邪,果核破滞气,树根降热烦”。这种“通三焦、化湿浊”的功效,在暑湿困脾的7月尤为珍贵。

为何“正气”?
中医所谓“正气”,是人体对抗病邪的根本能量。暑热季节的“湿、热、秽”三邪最易耗损正气,致人倦怠纳差、头身困重。黄皮之所以得名“正气果”,因它具备三重护卫正气之能:

① 调气机

果肉辛中带酸的特质能运转中焦——辛味促脾升清,苦酸助胃降浊,化解“纳呆腹胀”的困局。

② 芳香化浊

《温病条辨》强调“治湿当用芳香”,黄皮果皮挥发油中特有的柠檬烯气息,能宣透肌表郁遏的湿浊。老广夏日常摘果皮煮水熏屋,能驱散霉潮。

③ 温而不燥

其性温而不似肉桂燥烈,味酸而不如乌梅收敛,最宜在汗多伤津的暑天固护脾胃阳气。

另外,黄皮还是荔枝的“天然解药”。苏东坡“日啖荔枝三百颗”终患热疾的典故,印证了荔枝多食发虚热的警示。荔枝性温味甘,过食致湿热壅滞,而黄皮则是荔枝的天然搭档。

黄皮果核苦味成分能降虚火,防口舌生疮,其果皮芳香油能疏散肌肤郁热。《广东通志》中早就有“食荔枝太多,以黄皮解之” 的记载。与其他水果相比,黄皮不寒凉、不上火、不易生湿,就连脾虚湿重的人也能放心食用。

黄皮是药食同源食材,广东人常用于煲汤,也可以制作成蜜饯零食,酸甜开胃又消食。

02

黄皮食疗方

黄皮柠檬醒神汤

材料:鲜黄皮20颗、青柠檬1个、蜂蜜30毫升

做法:

①黄皮用盐水浸泡10分钟彻底洗净,柠檬削下黄色表皮切丝;

②锅中放800毫升水烧开,加入黄皮、柠檬皮丝;

③中火煮10分钟至黄皮半透明;

④滤出汤汁晾至60℃,调入蜂蜜。

作用:防中暑生痧

黄皮老鸭祛湿汤

材料:老鸭半只(约600克)、鲜黄皮50克、茯苓30克、薏米40克

做法:

①鸭肉切块焯水去血沫,黄皮洗净用刀背轻拍裂口;

②砂锅中放入鸭块、泡发2小时的薏米和茯苓;

③加足量水大火烧沸,转小火炖1小时;

④最后20分钟加入黄皮;

⑤撇去表面浮油,起锅前撒鲜藿香叶。

作用:解夏季困倦

黄皮蜜饯

材料:鲜黄皮500克、黄冰糖250克、盐8克、紫苏叶20克

做法:

①黄皮清水冲洗后加盐轻搓表皮,去除涩味;

②蒸锅上汽后铺入竹屉,大火蒸6分钟至果皮微裂;

③趁热去核取肉,每颗果肉包裹1片紫苏叶;

④瓦罐底层铺冰糖,码入果肉,再铺冰糖重复叠加;

⑤密封冷藏腌渍3天后,连汁倒入不锈钢锅;

⑥中火烧开转小火慢熬,不断搅拌至汤汁拉丝

作用:饭前开胃,饭后消胀

三鲜黄皮羹

材料:鲜虾仁100克、嫩豆腐半块、鲜黄皮30克、鸡蛋1个

做法:

①黄皮取肉切丁,虾仁开背去线,豆腐切1厘米小方块;

②清水600毫升烧开,先放豆腐煮5分钟;

③滑入虾仁煮至变红,加黄皮丁;

④蛋液绕圈淋入成蛋花,勾薄芡使汤汁透亮;

⑤撒入去核黄皮果肉搅拌离火。

作用:改善食欲不振

标签: none

添加新评论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