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p-3772559_640.jpg
祛湿有芡实

中医认为湿邪是各种疾病的根本,会影响人体气机,让人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可能出现疾病。

比如,导致心肝脾肺肾五脏功能失调,引发皮疹等皮肤性疾病;引起肥胖,增加三高、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可见,湿气对身体伤害众多。那么,要怎样才能祛除湿气呢?很多人会选择薏米。

的确,薏米营养价值很高,且有很好的祛湿功效。但是,熟悉中医药知识的朋友都知道,用薏米祛湿一定要分清体质。

一般来说,只有热性体质的人,才适宜用生薏米祛湿。而对于寒性体质者,则适宜用炒薏米祛湿。

如果您不能很好地为自己辨证,那么,还真不如选用另一种祛湿佳品——芡实。

芡实祛湿效比薏米
芡实为睡莲科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芡实的成熟种子。

新鲜的芡实生长在池沼湖泊中,和莲藕、茭白、荸荠等8种植物并称为“水八仙”,并有着“水中人参”的美名。

在南方,芡实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食物,它还有一种被大家熟知的名字,叫“鸡头米”。

芡实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B族、维生素C,以及钙、磷、钾等矿物质,能提供优质营养,保证体内营养所需成分。

此外,芡实能提高人体血清胡萝卜素的浓度,减低肺癌、胃癌的发生率,有防癌的作用。

同时,有实验表明,其活性成分参与人体免疫调节及抗衰老机制。

中医认为,芡实甘、涩,性平,归脾、肾经。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的功效,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等。

因此,芡实特别适宜肾亏腰酸、白带多的妇女,体虚小便失禁的小儿及夜尿多的老人,也可用于遗精早泄、慢性腹泻的患者。

中医典籍也都对芡实有所记载:

《本草经百种录》言“鸡头实,甘淡,得土之正味,乃脾肾之药也。脾恶湿而肾恶燥,鸡头实淡渗甘香,则不伤于湿,质粘味涩,而又滑泽肥润,则不伤干燥,凡脾肾之药,往往相反,而此则相成,故尤足贵也。”

《 本草新编 》载“芡实,佐使者也,其功全在补肾去湿。夫补肾之药,大多润泽者居多,润泽者则未免少湿矣。芡实补中去湿,性又不燥,故能去邪水而补真水,与诸补阴药同用,尤能助之以添精,不虑多投以增湿也。”

意思是说,芡实是很难得的兼具祛湿、健脾、补肾的日常食材。

我们知道脾惧湿气,而肾怕燥,祛湿的力度太过,身体就容易燥,补肾太过,又容易惹湿,芡实就是一味“恰到好处”的,药食同源的食材。

所以医书讲,芡实是真正可以每天都食用的祛湿食材。

芡实怎么吃?

水煮芡实

在《东坡养生集》里,记载苏东坡要每日含服10~20粒芡实。

即取煮熟的芡实数粒,放入口中缓缓地咀嚼,直至满口唾津,再鼓漱几遍,然后徐徐咽下。

芡实核桃糊

材料:芡实粉、山药粉各30g,核桃肉20g,红枣3枚。

制法:将核桃肉打碎,红枣去核备用。芡实粉、山药粉加水适量,打糊,置于火上边煮边搅拌,再入核桃肉、红枣肉,煮熟成糊状,调味即可食用。

适宜人群:本品具滋补脾肾,固涩精气。一般人均可食用,尤适合体弱小儿及体虚老人。

芡实炖瘦肉汤

材料:芡实30克、瘦肉200克、枸杞10克、姜片适量。

做法:

1、瘦肉切块焯水,芡实浸泡30分钟。

2、将瘦肉、芡实、姜片一同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水炖煮1小时。

3、最后加入枸杞,再煮10分钟即可。

作用:补肾固精、强筋健骨,适合肾虚腰酸者。

小贴士:值得大家注意的是,芡实收敛作用较强,便秘、尿赤患者及妇女产后均不宜食用。

标签: none

添加新评论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