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开展沉浸式国情教育课
2023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为弘扬不畏艰难、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广州中医药大学在“大思政课”格局下,打造“劳动教育+思政教育”创新育人模式,党委书记张建华与30名港澳台侨及国际学生在药王山上共同种植青蒿,破译青蒿“密码”,传承中国医疗队精神。
在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张建华与同学们回顾学校青蒿素抗疟研究和援外抗疟的历史和成就,讲述援外医疗队员的救死扶伤的事迹和传递友谊的故事,勉励同学们从中医药发展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更专业的知识服务“一带一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青蒿研究中心邓长生老师和李明强老师介绍了学校在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疟疾防治技术援助项目,并分享了在圣普援外的经历。抗疟团队的经历与精神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国际学院黄友强老师分享感受,勉励同学们向优秀学习,固本强基,学好专业知识,贡献青春力量。
生动、接地气的国情教育课引起同学们的强烈反响,同学们纷纷分享感想,并亲手制作青蒿贴画书签留作纪念。
2022级香港籍中医内科学专业博士生冯炜成表示:“我将铭记广中医一代代抗疟人艰苦奋斗、勇于探索、无私奉献的精神,传承青蒿精神并不断发扬光大,为中医药事业和公共卫生事业做出贡献;作为一名香港学生,我会继续积极参加港澳地区与内地建立中医药科研交流与协作,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一带一路”建设,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2020级新加坡籍针灸推拿专业博士生袁梓朗表示:“我感到非常自豪能成为广中医的学生,不但能学到扎实实用的临床技术和科研本领,并且有一群像援非抗疟的榜样指导着我们如何成为一位德才兼备的医护工作者,为共同守护人类生命健康贡献一份力量。”
青蒿抗疟源于岭南,青蒿素是中医药奉献给全人类的礼物。广州中医药大学发挥学科及区域特色优势,矢志不渝坚持青蒿素抗疟研究与全球推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疟疾防治方案。广州中医药大学是上世纪70年代开展青蒿素抗疟研究国家重大战略的主要参与单位,是我国唯一坚持在亚非地区开展青蒿素抗疟研究的团队机构。自主研发的青蒿素复方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疟疾治疗指南》收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青蒿素哌喹片获40个国家专利保护,在20多个国家销售。(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雷爱侠 通讯员廖晓键、陆冠儒、许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