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难受?中医三招调顺不遭罪|暖宫养气血指南

小陈每次月经前两天就开始坐立难安,肚子像被拧毛巾似的绞痛,只能抱热水袋蜷在床上。她试过吃止疼药,却总担心副作用——其实中医认为,“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根源多在于气血不畅或胞宫失养。
01
痛经:身体在发什么信号?
气血堵车型(不通则痛)
经期或经前感到小腹胀痛、刺痛感明显,像是有一股气在肚子里顶撞,或是被针扎一样,疼痛位置常不固定且拒按,同时伴有经血颜色深紫、血块又多又大,血块排出后疼痛才稍有缓解,还常伴有胸胁乳房胀痛、心情烦闷易怒,动不动就叹气,那么很可能是“气滞血瘀”型痛经。情绪波动常常是诱因或加重因素。
调理思路: 理气活血,化瘀通经。
调养方法:
经前3-5天开始喝益母草煮鸡蛋(益母草15-30g,鸡蛋2个同煮,吃蛋喝汤)或 玫瑰花茶(玫瑰花5-8朵沸水冲泡)。经期疼痛时喝姜枣红糖饮(生姜3-5片,红枣5枚掰开,红糖适量,煮15分钟)。平实要注意情绪管理,不要生闷气
身体缺暖型(寒凝胞宫)
痛经时伴有小腹冷痛、绞痛,疼痛剧烈时感觉肚子里像揣了个冰疙瘩,捂上热水袋或抱暖宝宝能明显缓解,同时伴有怕冷、手脚发凉、经血色暗淡、质地稀薄或夹有小血块,严重时甚至会面色发白、冒冷汗、恶心呕吐,平常可能还容易腹泻、喜欢喝热饮,那么多半是“寒湿凝滞”型痛经。腹部或下肢受寒(如穿露脐装、吃生冷)极易诱发或加重。
调理思路: 温经散寒,暖宫止痛。
调养方法:
月经前一周到经期坚持喝生姜红糖大枣汤(用量加重:生姜5-7片,红枣10枚,红糖适量)或艾叶煮鸡蛋(艾叶10g煮水,打鸡蛋花,加红糖)。日常饮食避开一切生冷(冰饮、寒凉瓜果如西瓜、螃蟹等)。日常用艾灸治疗,也能起到不错的驱寒镇痛效果。
能量不足型(气血亏虚)
经期或经后出现小腹隐隐作痛、坠痛,感觉里面空空的、绵绵的痛,用手轻轻揉按会比较舒服,常常感觉浑身没力气、疲乏不堪、精神不振,同时伴有经色淡红、质地清稀、经期拖得久但量未必多,可能还有面色苍白或萎黄、没精神、头晕眼花、睡不醒、健忘等表现,那么“气血虚弱”型痛经的可能性很大。劳累或熬夜后会明显加重。
调理思路: 健脾益气,养血调经。
调养方法:
气血双补汤膳: 经后一周是黄金补养期!日常多吃红色、黑色食物(红枣、桂圆、黑米、黑豆、黑芝麻、动物肝脏等)。把山药、莲子、芡实、薏米(炒过) 磨粉或煮粥当早餐,健脾胃促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