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1081105_640.jpg
最近张姐发现孩子吃饭时总摇头,小半碗饭喂了半小时还剩大半。夜里翻来覆去蹬被子,清晨一掀尿布——奶瓣混着酸臭味扑鼻而来。其实不少孩子都有过类似情况:突然厌食、肚子咕噜响、大便酸腐或便秘,中医称之为“积滞”,根源常在脾胃失衡。

01

脾胃的小秘密

中医把脾胃看作“后天之本”,形象地说:胃如锅,负责“腐熟”食物,而脾似传送带,运化营养到全身(转化吸收)。

孩子脾胃如同新机器,功能尚未完善。一旦“锅”装太满(喂食过量),“传送带”马力不足(脾虚),食物积在体内就会发酵生热。长期反复积滞或会发展成“疳积”(营养不良综合征),出现头发黄稀、体重不增、易感冒等症状。

02

消化问题,教你三辩

一观舌苔(简单易查)

健康舌:淡红舌,薄白苔

积食舌:舌苔厚如黏腻白霜(寒积)

湿热舌:苔黄厚如抹蛋黄酱(热积)

二摸手足

手心脚心发烫:食积化热,常伴口臭

腹部鼓胀:肠道气体滞留(中医称“脘痞”)

手脚发凉:寒积伤阳,易腹泻水样便

三察睡眠

夜间翻滚、趴睡、磨牙:胃不和则卧不安

03

消化问题,三个方子很实用

苹果山楂水

材料:苹果半只(去皮切块),生山楂3片(去核),红枣2颗(掰开去核)

做法:加水400ml煮15分钟(保脾胃之气),过滤饮汤。

适用:1岁以上幼儿积食初期(大便酸臭但未腹泻)

注意:便秘可改生山楂为炒山楂;大便稀则用焦山楂

白萝卜陈皮水

材料:白萝卜50克(切丝或薄片),陈皮3克(掰碎)

做法:加水500ml煮20分钟,去渣取汤,可加少量冰糖调味(1岁以上)。

适用:腹胀明显、打嗝有酸腐气、舌苔白厚腻(寒积)。萝卜通气消胀,陈皮理气健脾。

注意:舌苔黄厚、明显上火时不用陈皮。

焦米茶

材料:大米一小把

做法:大米洗净晾干。锅烧热(不放油),倒入大米小火不停翻炒至焦黄(注意别炒糊)。取炒好的焦米10克,加水300ml煮10-15分钟,取米汤饮用。

适用:脾虚夹积(容易消化不良)、大便偏稀或次数多。焦米有健脾止泻、助消化的作用。

注意:适合8个月以上宝宝,便秘时不适用。

04

喂养细节调整

在孩子消化不良期间,从餐前到餐后的细节调整都非常关键。

餐前15分钟左右让孩子从玩耍状态安静下来,营造良好的就餐氛围,就像准备睡前仪式一样认真。食物本身要做得比平时更软烂一些,比如粥多熬会儿,面条煮软些,便于脾胃消化。

如果孩子胃口确实不好,不必强求每餐必须吃够量,可以适当减少单次进食量,在两次正餐之间增加一次少量、易消化的点心,如米汤、小半碗焦米汤或稀释过的米糊等。最重要的原则是让孩子专心进食,避免边吃边玩、边看电视等分心行为,这样不仅能提高消化效率,也能让宝宝更敏感地接收到“吃饱了”的身体信号。

05

记住五个喂养戒律

不追喂:孩子摇头即停

少肉晚忌:晚餐少吃油腻

停寒凉:酸奶、水果停食3天

食间隔:三餐间隔4小时

暖背腹:睡觉穿肚围,避空调直吹

标签: none

添加新评论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