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慢性病好时机!三伏天灸改善体虚、哮喘、食欲不振...
三伏天灸是中医特有的一种“节气疗法”,在每年最热的“三伏”期间(约7月中至8月下旬),将特定辛温药材制成的膏贴敷于人体穴位上,借助自然界阳气最旺的时节与药力共同作用,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这体现了中医“冬病夏治”核心理念——在疾病易发的季节(如冬季)之前增强体质、主动干预。
三伏天灸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广的中医治未病项目之一(《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全国多家三甲医院中医科开展规范治疗。
01
顺应天时,激发自愈力
中医认为三伏天有两大特点:
自然阳气鼎盛:此时太阳辐射最强,人体毛孔开放,气血循环快。
体内阴寒易散:外界高温加速体内寒湿排出。
此时将特制中药贴敷在相应的穴位处(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关键位点),药性通过皮肤渗入经络,可产生三重效应:
温经散寒:辛温药物促进局部毛细血管扩张,驱散沉积寒气。
提振阳气:刺激穴位,激活相关脏腑功能(如增强肺气防御力)。
调节免疫: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研究研究显示天灸可提升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浓度。
02
哪些人群适合三伏天灸?
呼吸系统疾病人群: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者。
消化问题人群:遇冷腹痛、慢性腹泻、消化不良者
寒湿痛症群体:风湿性关节炎、老寒腿、颈椎病冬季加重者
阳虚体质群体:常年手脚凉、怕冷、易疲劳、夜尿频者
注意:发热、咽喉炎急性期患者、一岁以下幼儿、孕妇、肺结核、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皮肤易过敏者不适宜贴药。
三伏天灸贴药时间(2025年)
伏前加强:7月10日 (周四)
初伏:7月20日 (周日)
中伏:7月30日 (周三)
中伏加强:8月9日 (周六)
灸后加强:8月19日 (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