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乱套别乱调!中医拆解4大类型,对症调理才有效

读懂月经的“四色信号”
气血不足型
中医认为长期过度劳累、营养不良会消耗气血,导致身体能量不足,无法正常推动经血运行。
识别特征:
月经推迟,量少色淡(像兑水果汁)
经期疲惫嗜睡,经后头晕眼花
舌苔薄白,指甲月牙减少
调理要点:
五红暖宫粥:红皮花生20粒+红豆30克+红枣5颗+枸杞10克+红糖1块,煮至豆烂
忌过度运动:避开马拉松、搏击操等高耗能项目
肝郁气滞型
压力过大、情绪压抑会导致肝气郁结,气血运行受阻,经血无法顺畅排出而形成淤堵。
识别特征:
经前乳房胀痛,月经有黑色血块
周期忽前忽后,量时多时少
舌边发红,舌尖有芒刺
调理要点:
玫瑰陈皮饮:玫瑰花5朵+陈皮1片+山楂3片,80℃热水闷泡10分钟
2点前入睡:肝胆经排毒时段保证深度睡眠
血热型
长期熬夜、嗜食辛辣会使体内产生虚火,火气加速血液流动,导致经血过早、过多排出。
识别特征:
月经提前,量多色鲜红(像西瓜汁)
经期口腔溃疡,脸上爆痘
舌苔黄厚,手心脚心发热
调理要点:
藕节止血汤:新鲜藕节30克+白茅根15克+芦根10克,煮水代茶饮次
停用暖宫贴:避免热性外敷加重血热
血瘀型
经常吃冷饮、穿衣单薄会导致寒气侵入子宫,血液遇寒凝结,经血流动不畅形成淤血。
识别特征:
经血暗紫有膜状物(类似猪肝片)
经期小腹刺痛,血块排出后疼痛缓解
舌下静脉紫黑迂曲
调理要点:
姜黄暖宫奶:姜黄粉1克+黑胡椒2粒(捏碎)+全脂牛奶200ml,小火煮沸
经期不穿露脐装:保护腰腹避免寒邪入侵
日常调理黄金法则
周期分段调养
经前期(月经前7天):重点疏肝理气,喝茉莉花茶,避免争吵
行经期:注重保暖,多吃高铁食物(菠菜、瘦肉)
经后期(月经干净后7天):黄金滋补期,可适度食用当归乌鸡汤
排卵期:增加跳跃运动促进气血循环
穿衣建议:
1、久坐时穿高腰护腹裤,盖住关元穴
2、空调房戴丝绸腰封
3、睡前掌心搓热捂贴八髎穴(尾椎骨上方)
温馨提示:非经期持续出血超过10天,半年内月经周期波动超7天达3次以上,经血有明显腐肉样组织,体重骤降伴闭经需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