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e-5236375_640.jpg
炒焦米
THE RAINS
大米

无论烹饪的技艺如何发展,中国始终离不开一种主食——大米。

中国南方湿润气候适宜水稻种植,加之古代农耕文明发展,大米逐渐成为主粮,兼顾能量供给与文化适应性。

千百年来大米被誉为“五谷之首”,中医认为其易消化吸收,能滋养气血、调和脏腑,适合大多数体质,尤其利于脾胃虚弱者。《本草纲目》称其“益气止烦,止泻养胃”,在四季饮食中可平衡阴阳,符合“五谷为养”的养生原则。而从营养学角度,大米富含碳水化合物,是高效的能量来源。

从中医的角度看,大米的不同“形态”往往有不同的养生作用,比如炒过的大米,就是一种很好的健脾祛湿食材,对脾胃好。

大米炒一下变灵药

大米除了用来蒸饭、煮粥,把它炒一炒就能成为一味药,大人小孩都可以用哦。

健脾排毒
把大米炒成焦黄色,其外部的淀粉被破坏,分解成为活性炭,而活性炭有助于吸收污垢、异味和毒素,可以吸附肠胃表面的有毒物质然后排出体外,故有一定的排毒作用。

祛湿止泻
焦香入脾,炒米能收敛湿气,缓解脾虚湿盛引起的腹泻、腹胀,对慢性腹泻或便溏有辅助调理效果。

消食导滞
炒制后部分淀粉转化为糊精,更易消化,减轻积食、腹胀,适合饮食过量或消化不良者。

瘦身减肚子
焦米茶有轻微收敛作用,可缓解脾虚导致的慢性腹泻或便溏。肠道功能恢复后,营养吸收更均衡,减少因消化紊乱导致的“虚胖”。

焦米茶含活性炭类物质(炒制后产生),能吸附肠道内多余油脂和代谢废物,辅助排毒,使腹部更轻盈。

温中散寒,提升代谢
焦米性温,能温煦中焦(脾胃),驱散脾胃虚寒。脾胃温暖后,气血运行更顺畅,基础代谢能力提升,更有助于消耗多余脂肪。

炒焦米的制作方法

选米:普通大米(粳米或籼米)洗净晾干,或直接使用干燥大米。

热锅:铁锅或不粘锅烧热,无需放油,调至中小火。

翻炒:倒入大米,用木铲持续翻炒约10-15分钟,至米粒均匀呈金黄色或焦黄色,散发浓郁焦香(避免炒焦变黑)。

冷却:关火后倒出焦米,摊开晾凉,防止余热使米粒过焦。

保存:装入密封罐,阴凉干燥处存放,防潮防变质即可。

炒焦米的三种吃法

瘦身减肚子这样吃
焦米是一种非常好的减肥食谱,特别“刮肠、刮油”,常喝焦米茶还可以把附在胃里、肠子里的脂肪吸走,排出体外。

焦米茶

食材:焦米10克、沸水500毫升

做法:焦米放入杯中,沸水冲泡,焖10分钟后饮用,可反复冲泡至味淡。

焦米茶还有助于健脾祛湿、消食导滞,适合脾胃弱的幼儿和老人,我们煮粥的时候也可以加入一半的焦米,这样更容易消化,但要注意的是阴虚火旺(口干舌红、便秘)者少喝。

气血不足这样吃
红枣和桂圆都是中医里公认的补气养血、调理脾胃的食材,特别适合气血不足、体力不支的人群。焦米加入其中,能够增强这道饮品的温补作用,帮助缓解疲劳、改善体虚症状,促进气血流畅,恢复活力。

此膳食适合女性月经期后、产后恢复期,或经常感觉疲倦、虚弱的群体。

焦米红枣桂圆茶

材料:红枣10颗、桂圆干5颗、焦米2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红枣和桂圆洗净,和焦米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煮沸,转小火炖煮30分钟,最后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宝宝健脾止泻这样吃
焦米的温和性质有助于促进宝宝的消化功能,米糊口感柔软,容易吞咽。焦米经过加热后,有一种独特的香气,能刺激宝宝的食欲。结合大米,提供了宝宝所需的碳水化合物,有助于补充能量和营养。

大米(小米)炒制后其所含碳水化合物有收敛作用,能发挥止泻的作用,适合6个月以上的宝宝(开始添加辅食的阶段)。

焦米米糊

材料:焦米20克、大米30克、清水适量。

做法:

1、将焦米和大米洗净,放入锅中,加入清水。

2、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继续煮20-30分钟,直至米粒变软,汤汁粘稠。

3、使用搅拌机或手动搅拌将米和焦米混合成细腻的米糊,确保没有大块的米粒。

4、可以根据宝宝的口味加入少量的婴儿配方奶或母乳调味。

脾肾两虚这样吃
长期劳累、饮食生冷、房事过度、久病耗损或年老体衰,容易导致脾失运化、肾不固精,而情绪压力、熬夜等现代生活方式也会加速脾肾精气流失,形成虚损,引起脾肾两虚的情况。

山药既补脾又益肾,配搭茯苓健脾利湿,焦米强化祛湿,瘦肉提供蛋白质,可以全面调理脾肾两虚导致的腰酸、夜尿。

焦米山药汤

食材:焦米30克、鲜山药100克、茯苓10克、瘦肉100克

做法:瘦肉焯水,所有食材加水炖煮1小时,加盐调味。

标签: none

添加新评论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