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n-6077944_640.jpg
鸡鸭鱼肉等是我们餐桌上常见的主角,很多人喜欢大鱼大肉,味蕾确实是享受了,但血管的负担也加重了。

67岁的冯先生从2016年开始,就经常出现头晕、眼花、脚软、呕吐等症状,今年到广东某大型医院就医,医生对冯先生进行手术后,从其颈动脉内剥出一块约4厘米长的黄色油脂。

原来冯先生有一个习惯:无肉不欢。

“他很喜欢吃肉,我们也适当地劝过他,但他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如果有一大份扣肉他能吃一半以上,我妈煲汤,他能把汤里的大骨都一顿吃完。”冯先生的家属如是说。

01

吃肉太多为何会损害健康?

肉类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其中有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浸出物等,还包括钙、磷、铁、硫胺素、硫黄素、尼克酸等。

瘦肉中还含有血红蛋白,可以补铁,防贫血,肉中的血红蛋白比植物中的更好吸收,作用更好。

肉类的对人体的好处还有很多,但是,过度吃肉对身体反而是有害的。

01
高热量
肉类的热量一般比等量的蔬果更高,如果热量摄入过多而未能通过运动消耗,就换转化为脂肪堆积在体内,引起高血脂,倘若太多脂肪堆积在血管病,则容易诱发冠心病、中风等等心血管病。

02
高嘌呤
嘌呤高可以导致痛风发作,从而引起痛风石形成、关节和肾脏损伤等等,常见的高嘌呤食物有鲜虾、生蚝、牛肉、羊肉、鸡肉、鱿鱼、动物肝脏等等。

03
营养不均衡
肉中的营养物质并不全面,如肉中碳水化合物、纤维素不足,所以长期吃肉过多,而使其他食物摄入过少,可能会引起营养不均衡。

02

肉类,怎么吃才健康?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推荐,健康成年人每日可适量摄入鱼、禽、蛋类和瘦肉共计120~200克。

其中,建议每日畜禽肉的摄入量为40~75克,常见的水产品摄入量为40~75克,推荐每天1个鸡蛋(约50克),不必丢弃蛋黄。

每周最好吃鱼2次或300~500克,蛋类300~350克,畜禽肉300~500克,不要超量。

此外,选择肉类食物时,应多选白肉,少选红肉,少吃皮和内脏。

国内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分享过吃肉的经验——

①每天单吃一类肉时,没有腿的吃8口,两条腿的吃6口,四条腿的最多吃3口(每口肉约10克)。

②三类肉全吃时,鱼虾吃5口,鸡鸭吃3口,猪羊吃1口(每口肉约10克)。

③不吃肉时,就多补充豆制品,因为豆制品富含植物蛋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肉类补充蛋白质。

03

只会吃肉还不够

要想避免“病从口入”,除了吃肉要控量,进食下面这些食材也要做到“心中有数”——

谷类
正常人每天的谷物摄入量为300克-500克。早中晚采用3:4:3的分配原则。需要因人而异,体力劳动强度大和较瘦者可以多吃一些,减肥人士可适量少吃一些,但不能不吃主食,常见的谷物类食物有燕麦、玉米、小米等

新鲜蔬菜水果
新鲜蔬果富含维生素C,多吃有益于健康,建议每日蔬果摄入量大于500克以确保荤素营养均衡,不能用果汁代替。

奶类
液体奶每日收入200—300克,尤其首选低脂和脱脂奶制品。

大豆及坚果类
每天吃大豆25克左右,或者豆制品(如南豆腐125克,北豆腐75克,豆腐丝55克)。坚果类适量,每周吃50~70克。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当中推荐居民每天盐的摄入量为6g(约一个啤酒瓶盖的量),过多就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如果是儿童,则控制在3g以下。

标签: none

添加新评论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