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水果是“补血猛将”!每天5颗养心助睡眠,入夏前吃正合适

四月中旬的早市上,一筐筐棕红圆润的桂圆开始占据水果摊的黄金位置。
这种被李时珍称为"亚荔枝"的温带佳果,在春夏交替之际悄然登场。剥开薄脆的果壳,晶莹剔透的果肉裹着甘甜汁水,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一次时令的养生体验。
01
千年药食两用果
《神农本草经》把"龙眼"(桂圆)赫然列于上品药材,记载其"主五脏邪气,安志厌食"。明代《滇南本草》更直指其核心功效:"养血安神,长智敛汗,养肌肉,润肌肤"。中医视桂圆为"心脾要药",认为其甘温之性既能补益心脾,又能滋养气血,尤适合春夏之交阳气生发时调理身体。
现代营养检测显示,每100克鲜桂圆含糖量约14-19克,可快速补充能量;干桂圆铁含量达3.9mg/100g,虽不及动物肝脏,但配合其丰富的维生素C,能促进铁吸收。
不过要论补血,中医的智慧更值得细说:桂圆通过改善"心脾两虚"这一根本症结来生血。那些常年手脚冰凉、失眠多梦、健忘心悸的人群,本质是心脾运化功能减弱,导致气血生成不足,此时桂圆既能补脾以生血之源,又能养心以畅血之行,形成良性循环。
02
桂圆的三种吃法
鲜食
清晨取8-10颗新鲜桂圆,剥壳去核后温水浸泡5分钟。晨起空腹食用,其清甜汁液能唤醒沉睡的脾胃,特别适合春夏交接时出现的晨起困倦、食欲不振。但鲜桂圆性偏温燥,建议搭配2-3片柠檬同食平衡热性。
干品
将去壳桂圆干置于密封罐,办公室常备10粒。午后困顿时嚼食3-5粒,其浓缩的糖分和微量元素可快速补充脑力消耗,比咖啡更温和。研究发现,桂圆干中的尼克酸(维生素B3)能改善神经疲劳,这也是中医说它能"益智"的科学佐证。
入膳
煮粥煲汤时投入6-8粒桂圆干,随着水温升高,果肉中的多糖类物质逐渐析出,既增加天然甜味,又使营养更易吸收。在春夏湿热气候里,常用桂圆搭配祛湿食材,形成"补而不滞"的养生效果。
03
四道应季食疗方
日常食用桂圆已能收获裨益,若想针对性调理体质,不妨尝试以下经典配伍。
桂圆莲子小米粥
材料:桂圆15粒、莲子20克、小米50克
做法:
1、莲子冷水浸泡2小时后,与小米加1.5升水同煮40分钟至米粒开花;
2、放入去壳桂圆肉,关火加盖焖10分钟让甜味渗透;
3、盛出后待温度降至60℃以下,可加半勺蜂蜜调和。
适合:失眠多梦、考试压力大、夜间盗汗者
桂圆红枣姜茶
材料:桂圆8粒、红枣3枚、生姜3片
做法:
1、红枣剪开表皮,与生姜片、800ml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15分钟;
2、投入桂圆肉继续煮5分钟,滤出茶汤;
3、分装保温杯,可兑温水全天饮用。
适合:手脚冰凉、经期腹痛、空调房久坐人群
桂圆山药乌鸡汤
材料:桂圆20粒、乌鸡半只、山药200克
做法:
1、乌鸡焯水去浮沫,加生姜3片、清水炖煮1小时;
2、 山药削皮切块入锅,与桂圆同炖30分钟;
3、撇去表面浮油,仅加少量盐调味。
适合:产后虚弱、术后调养、面色苍白者
桂圆百合银耳羹
材料:桂圆10粒、鲜百合50克、银耳1朵
做法:
1、银耳泡发后撕小朵,冷水炖1.5小时出胶质;
2、加入百合瓣、桂圆肉小火煮10分钟;
3、冷藏后淋桂花蜜,口感更清润。
适合:熬夜上火、口干舌燥、虚烦不安者
04
这些人群要管住嘴
桂圆性温补,湿热体质(口苦舌腻、大便黏臭)、血糖偏高者需控制食用量,每日干品不超过8粒。感冒发烧、咽喉肿痛期间暂停食用,以免加重病症。
阴虚火旺(手脚心发热、夜间盗汗)人群建议搭配麦冬或菊花平衡热性。孕妇食用前建议咨询中医师,孕晚期易上火阶段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