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p-681680_640.jpg
春季常喝四杯水

春风拂过窗台,厨房里的玻璃罐中,干花瓣在阳光下舒展腰肢。老一辈常说“春喝花茶,夏饮凉汤”,这不仅是生活情趣,更藏着中医“天人相应”的养生智慧。

春季阳气升发,肝气旺盛,此时用当季花草煮水,既能疏解郁结的肝气,又能滋养冬日耗损的气血。

以下四种药材,有的来自枝头绽放的春色,有的深藏于古籍药典,搭配简单的家常食材,便能煮出一杯杯“养生甘露”。

芍药花

《神农本草经》将芍药列为中品,称其“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古人观察到,芍药花开时花瓣柔润舒展,正对应春季需“柔肝”的特性。现代人因熬夜、压力大导致的肝气郁结,常表现为眼睛干涩、失眠多梦、两胁胀痛,此时用芍药花调理,如同给紧绷的琴弦松了松轴。

芍药杞菊茶

材料:干芍药花5朵、枸杞10粒、菊花3朵

做法:用80℃热水冲泡(高温会破坏花青素),加盖焖5分钟,花瓣舒展释放淡粉色茶汤,可反复续水至味淡

作用:枸杞滋肝阴,菊花清肝热,配合芍药花缓解春季目赤、焦躁

芍药百合粥
取粳米50克煮至七成熟,加入10克鲜百合(或干百合泡发)、6朵洗净的芍药花,关火前5分钟撒入。百合润肺、芍药柔肝,特别适合长期熬夜、面色晦暗的上班族晨起食用。若加入3颗撕碎的红枣,还能增强补血功效。

桃花

“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是诗句,更是古人养生经验的凝练。《普济方》记载,桃花能“利宿水,消积滞”,其活血功效可改善气血瘀滞导致的面色暗沉、手脚冰凉。但桃花性轻散,单用久服可能耗气,故需搭配温补食材。

桃胶桃花羹

材料:桃胶15克(提前泡发12小时)、干桃花3克、红枣3颗(去核)、冰糖适量

做法:桃胶与红枣加500毫升水炖40分钟至胶质浓稠,加入桃花再煮10分钟,最后根据口味加冰糖

作用:桃胶滋阴润燥,红枣补血,适合月经量少、皮肤干燥人群,经期结束后连喝3天效果更佳

桃花酒酿圆子
糯米粉100克加温水揉成团,搓成小圆子煮熟备用。锅中放入酒酿200克、干桃花2克、枸杞10粒煮沸,加入圆子后再煮2分钟。酒酿助桃花活血,枸杞平衡桃花散性,适合气血不足但虚不受补者。

玫瑰

中药玫瑰特指重瓣红玫瑰,《本草正义》称其“香气最浓,清而不浊,和而不猛”。女性春季易因肝郁导致经前乳胀、脸色萎黄,玫瑰花既能疏肝解郁,又能通过活血让面色红润。

玫瑰红糖姜茶

材料:干玫瑰花8朵、老姜5片(带皮切)、红糖1块

做法:食材加500毫升水煮沸后转小火煮10分钟,滤去姜片和花瓣,经期前一周每天下午喝1杯。

作用:生姜驱寒暖宫,红糖补血,特别适合经期腹痛、手脚冰凉的女性。

玫瑰阿胶糕
将阿胶块50克隔水化开,趁热拌入玫瑰花瓣20克、熟黑芝麻100克、核桃仁碎50克,倒入铺好油纸的模具压实,冷藏3小时后切片。每天早餐后吃1片,连续吃1个月,对产后脱发、更年期潮热有改善作用。

桑葚

《本草经疏》记载桑葚“甘寒益血而除热,为凉血补血益阴之药”。春季养发需从补肾精入手,桑葚富含的铁、锌和花青素,能改善因精血不足导致的白发、脱发。

桑葚红枣茶

材料:桑葚干15克、红枣4颗(撕开)、陈皮1小片

做法:所有材料沸水冲泡后焖15分钟,桑葚的紫红色逐渐浸染茶汤,下午3-5点膀胱经运行时饮用最佳。

作用:陈皮理气防滋腻,红枣补血,缓解头晕耳鸣、头发早白。

桑葚黑豆汤
黑豆50克提前浸泡4小时,与桑葚干20克、猪骨300克(焯水去腥)同入砂锅,加3片生姜、5颗桂圆干,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炖1.5小时。喝汤吃豆,每周2次,能改善腰膝酸软、夜间尿频,孕妇需去桂圆并减少桑葚用量。

标签: none

添加新评论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