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ressions-francaises-1300623_640.png
体感炎热时身体就会出汗,中医认为汗是津液所化生,汗在体内为津液,在体表则为汗液。

《灵枢.五癃津液别》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汗液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增多或减少。

此外,汗的有无、反映了人体内阴阳是否失衡,出汗能够调节体温,更能调节机体阴阳平衡,使机体处于舒畅活跃的状态。

也就是说,当人体内处于阴阳失衡的情况下,汗液的排出也会受到影响,比如天气不怎么炎热却依然大汗淋漓,或是从前汗液一向不多,但最近一段时间出汗量明显暴增等,都是疾病的表现。

01

这3种汗是身体在求救

自汗
天气因素对自汗群体影响不大,自汗者会不定时出汗,即使静止不动,也有可能大汗淋漓,而运动后则会比平常人出汗更多。

自汗者常伴有疲惫、身体无力、气短、怕冷等症状,造成这些症状的原因是身体虚弱、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这是由于身体缺少卫气保护,毛孔关闭不严导致的。

一般来说,体虚、肥胖、糖尿病人更容易出现自汗症状。

应对方法:对于气虚自汗者,宜补气固表。

1、补气食物要多吃,如红枣、山药、黄豆、莲子、枸杞子等。

2、服用补气药物时应遵医嘱,常见的补气中药有人参、黄芪等,也可以服用玉屏风散,达到益气固表止汗的作用。

3、八段锦、五禽戏、晨跑等皆有助于固护卫表。

4、自汗病人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比如辣椒、生姜、大蒜,以及酒、浓茶、咖啡对肠胃有刺激性的饮料。

盗汗
盗汗,在医学上被称为多汗症,主要表现是大量异常出汗。古代中医对“盗汗”的解释是汗液“像强盗一样,昼伏夜出。

《医略六书·内因门》:“盗汗属阴虚,阴虚则阳必凑之,阳蒸阴分,津液越出,而为盗汗也。”

意思是说盗汗是“阴虚”病,要以“补阳”调理,盗汗常见症状有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眩晕、健忘、气短,睡中头部及胸背或全身出汗,醒而汗止。注意感染(结核)以及内分泌、神经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都有盗汗现象。

应对方法:对于阴虚盗汗者,宜滋阴降火。

1、多食用具有滋阴作用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枸杞等。

2、中医认为,阴精在夜间得到修复,因此良好的睡眠有助于改善阴虚的状况,少熬夜。

3、避免过度出汗的运动,以免进一步耗伤阴液。

4、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中药进行调理,如六味地黄丸、百合固金汤等常用于滋阴清热、固表止汗的中药方剂

偏汗
偏汗又被称为“半身汗”,可表现为上身出汗、下身不出汗,或者左半身出汗、右半身不出汗。皆为风痰或风湿之邪阻滞经脉,或营卫不周,或气血不和所致。多见于风湿或偏瘫患者。若老人出偏汗可能为中风先兆。

常见疾病:中风患者、肌肉萎缩患者。

病因:气血不和、营卫不和、经络不畅。

应对方法:及时就医检查治疗。

偏汗多与气血不和、阳气失调有关,因此饮食上应注重健脾益气、调和气血。可以多食用温补的食物,如山药、红枣、黄芪、党参等,帮助增强体质和调和气血。同时,应避免过食生冷、辛辣和刺激性强的食物,以免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导致气机不畅。

生活环境对于偏汗患者也很重要。卧室和居住环境应保持通风、干爽,避免过热或过冷的环境刺激。

可以通过按摩一些特定的穴位来调节汗液分布。如按揉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等,这些穴位可以帮助调和气血,改善偏汗症状。

02

大量出汗的应对方法

01
及时补水
由于大量出汗会导致体内水分流失,及时补充水分非常重要。可以适量饮用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饮料,帮助补充因出汗流失的盐分和矿物质。

02
多吃富含钾的食物
出汗会流失电解质,其中钾元素能够调节细胞内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维持心肌功能,使心跳规律。

03
保持皮肤干爽
使用吸汗粉、爽身粉等产品,帮助保持身体干爽,尤其是在出汗较多的部位,如腋下、手心、足部等。

标签: none

添加新评论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