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过后,食养正当时:以“味”为药,调出四季安康

春分至,天地间阴阳相半,昼夜均而寒暑平。此时人体气血如草木初萌,既要顺应春阳升发之势疏肝解郁,又需警惕倒春寒挟湿邪伤及脾土。
中医认为:“节气养生,七分在食。”饮食之道,贵在借天时之力调和脏腑,今日便以“食”为纲,融通衣、住、行要诀,带大家开启春日养生密钥。
衣:春捂当讲“动态平衡”
春分时节穿衣最忌“一刀切”。晨起出门时不妨遵循“洋葱式穿衣法”,内搭真丝或纯棉透气里衣,外罩防风开衫,尤其要护住后颈风池穴与腰腹神阙穴。午后阳气升腾时,可将外衣系于腰间,既避免汗出当风,又能随时应对温差骤变。
值得提醒的是,年轻人常“露踝过早”,此时地气尚寒,建议穿着过踝棉袜搭配浅口单鞋,既能守住三阴交穴位,又不失春日轻盈。若有湿疹、关节痛等宿疾者,可用艾草煮水温泡双足,佐以掌心揉按太溪穴,驱寒除湿效果更佳。
食:应季而食的智慧
春分食养之妙,在于以五味调和四气。此时肝木旺盛易克脾土,饮食宜减酸增甘、平补气血,一日五餐皆可借时令食材调养脏腑。
晨起茶饮:玫瑰陈皮红枣茶
辰时(7-9点)胃经活跃,取平阴玫瑰5朵、十年新会陈皮3克、去核红枣2枚,以85℃山泉水冲泡。玫瑰辛香疏肝解郁,陈皮理气化湿,红枣甘温补脾,三味相合恰如春风化雨,润泽中焦。
此茶可化解晨起口苦、胸闷等肝郁症状,若目赤口干者,可将红枣换为枸杞,添3朵杭白菊强化清肝之效。
午间:五指毛桃茯苓老鸭汤
岭南民谚云:“春分一碗汤,不劳郎中帮”。取五指毛桃30克、茯苓15克、陈皮一角,与老鸭同炖两小时。五指毛桃又称“南芪”,补气之功媲美黄芪却不燥热,茯苓淡渗利湿,陈皮醒脾开胃,老鸭滋阴润燥。
此汤看似清淡,实能化解舌苔白腻、肢体困重等脾虚湿困之症,建议撇去浮油,饭前先饮半碗以激活脾胃之气。
午后:桂圆核桃姜枣糕
申时(15-17点)膀胱经当令,代谢旺盛时宜食温润茶点。将桂圆肉、去核红枣、核桃碎以2:2:1比例混合,调入生姜汁揉捏成团,隔水蒸20分钟。
桂圆养血安神,核桃补肾益智,生姜温中散寒,三味相合可缓解春困导致的脑雾现象。体寒者食用前可用米纸包裹,外层蘸少许黑芝麻增香固肾。
暮间:日式出汁菠菜猪肝汤
酉时(17-19点)肾经当令,改良传统猪肝汤:昆布与干贝熬煮日式出汁,猪肝切片以米酒腌制后快焯,菠菜焯水去草酸,汤成撒枸杞与现磨白胡椒。
白胡椒辛温之性可引药入肾,克制猪肝腥气,枸杞平衡猪肝燥性。此汤特别适合月经量少、指甲易断的血虚者,素食者可替换为黑木耳山药羹,保留滋肾养血之效。
住:居室里的“风水”学问
春分时节居室讲究“通而不寒”。每日辰时开窗通风,避免穿堂风直吹头顶百会穴,竹帘缓速气流最佳。
南方回南天可用炒粗盐布袋吸潮,北方干燥则置加湿器保持50%湿度。
寝具推荐决明子、艾绒、薰衣草5:3:2缝制枕芯,决明子微凉平衡艾绒温燥,多梦易醒者枕之酣眠。花粉过敏者忌摆浓香花卉。
行:动静相宜的养阳秘诀
春分运动当如“太极图”,外动而内静。晨起先练“梳头功”:黄杨木梳从额前发际梳至颈后风府穴108次,激活胆经阳气。
巳时(9-11点)脾经当令,可赤足立于松软土地练“踏青桩”,双手抱球于丹田,脚跟轻抬震地气。午后晒背15分钟,堪比天然艾灸。
阴雨困室可练“鸣天鼓”:掌心贴耳,十指弹击风池穴(后脑勺)36次,其声如春雨醒脑,兼防春瘟。
温馨提示
从春季到夏季的过渡,应保持心情舒畅,就能让肝火流畅地疏泄出去,如果常常发脾气特别是暴怒,就会导致肝脏功能波动,使火气旺上加旺,火上浇油,伤及肝脏的根本。所以春季一定要心平气和、乐观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