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ar-9435474_640.jpg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节气,它的到来代表仲春时节开始,春意渐浓,一声声春雷响起惊醒冬眠“蛰伏”中的虫子、动物,故称之为“惊蛰”。

惊蛰过后,各地方将陆续进入春耕季节,但无论是在农田春耕、还是在城市生活,都应当顺应天时,颐养身心。惊蛰养生,体现在日常生活的起居饮食上。

饮食篇——保持清淡
惊蛰后天气回暖,饮食上也应该从冬天喜浓厚味转变成性温清淡,尤其建议多吃新鲜的蔬菜蔬果,还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来帮助增强体质,抵御外界逐渐苏醒的病毒细菌。

在众多的食材当中,尤其建议多吃春笋、芹菜等粗纤维素的食物,能够促进肠胃蠕动,帮助身体新陈代谢并且吐旧纳新

时令春笋最为鲜美
时令的春笋,最适合用来烹饪着吃,不管是用来炒着吃,还是用来腌着吃,味道都是很不错的,特别嫩口。春笋中富含丰富维生素、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物质,有助于促进排便。

但要注意春笋在煮熟之前应焯水以去除其中的草酸物质、再用冰水或凉水过一下,能够让口感变得更加爽脆。

惊蛰日吃梨
吃梨寓意着一年风调雨顺身体棒,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可以生食、蒸、榨汁、煮汤,煮粥,做成小菜等等,能缓解口干舌燥和一些感冒症状。

百合梨汤
材料:雪梨2个,百合适量,黄冰糖少许,枸杞几粒。

做法:

1,梨子2个,梨子去皮切成小块,梨皮别扔,百合用水浸泡开。

2,砂锅里放入梨子和梨皮,倒入百合,大火烧开,改成小火慢慢的熬制。

3,大约熬制20分钟,就可以把梨子皮捞出去掉,加入老冰糖融化,撒上枸杞点缀,关火即成。

作用:清热润肺

凉拌银耳
惊蛰前后乍暖还寒,容易生病,银耳含有的多种维生素,具有滋阴补肾、补血补气的作用。经常服用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对外界致病因子的抵抗力。

爽脆的银耳推荐凉拌,有助于保留其中最大的营养价值。

起居篇——适度“春捂”
除了饮食,起居也是养生的重要一环。春季空气清爽、气候宜人,适宜早睡早起,散步缓行,让自己身心愉悦,保持情志舒畅,切忌大动肝火,伤肝又伤情志。

在此节气中,乍暖还寒,人体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不要因天气变暖而将衣服减得过少。在天气回暖时,要适当地减少衣被,天气转寒时则要适当地增加衣被,不要怕麻烦,老年人尤其要记得。

惊蛰后春暖花开,人的情欲也会随之而高涨,调摄房事十分重要。《养性延命录》中说:“春,三日一施精;夏及秋,一月再方在精;冬常闭精勿施”。

运动篇——亲近阳光
春暖花开,气候宜人,惊蛰正是阳气上升的节气,从养生角度看,人们应当顺应天时,趁着这个时候激发体内的阳气。

晒太阳有助于升发阳气,同时补充人体的维生素D,其余运动无需剧烈,否则阳气耗损过多得不偿失,运动以微汗为目的即可。

春季散步可以消除疲劳,有助于健康。散步时可配合擦双手、揉摩胸腹、捶打腰背、拍打全身等动作,有利于人体疏通气血,生发阳气。

散步是不错的选择,在欣赏春色美景的同时,也可以配合揉摩胸腹、捶打腰背的动作,促进人体疏通气血。

防病篇——适度防寒
《黄帝内经·素问》有言:“春三月,此谓发陈”。春季气候逐渐转暖,这是一个发陈出新、生机勃发的季节。春季阳气向上、向外疏发,许多旧疾也会随着阳气的升发而萌动。

比如“倒春寒”所诱发的关节炎。

中医认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因风、寒、湿三邪侵入人体肌表经络,使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如果出现“倒春寒”,有膝关节炎的人感觉酸痛更明显,这类人平时可以带护膝,或用艾叶泡脚,有助于去除寒湿,通经活络。

又比如流感病毒,应对流感的方法一般是接种疫苗,同时注意锻炼身体,增强各种疾病的抵抗力。

流感流行季节要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少去甚至不去,更不要带儿童去人流拥挤、不卫生的公共场所。

因为“倒春寒”的影响,晚上睡觉的时候仍然需要盖好被子,切勿露出腹部以防止受凉,导致肠胃疾病的出现。

标签: none

添加新评论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